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后的坚持 (第2/2页)
,博茨曼是一个非常有“远见”的人。 早在十多年前,他就预测,美国注定要跟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交战,而且会在战场上付出惨重代价。 只是,他预料的对手不是中国,而是俄罗斯。 当时,他还委托一名专职作者出了一本书,详细阐述了俄罗斯进行经济改革失败后导致内乱,从而爆发内战,为了防止数以千计的核弹头落入恐怖组织手里,美国不得不出兵平定俄罗斯内乱,在东欧战场上与俄军作战。 正是这本书,让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战争狂人。 因为不受待见,所以博茨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落魄。但正是在此期间,他完善了自己的战争思想,并且以更加高调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,美国不可能通过反恐战争这样的小打小闹维持世界霸权。金融危机爆发后,博茨曼甚至预言,只有一场世界大战,才能把美国从泥潭里拖出来。 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思想,让博茨曼在美军中受到排挤,特别是在拉姆斯菲尔德与盖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,他仅由准将晋升为少将,而且一直留在第二装甲师。直到三年前,盖茨卷铺盖离开国防部,他才被调往中央战区,然后在三年内两次获得晋升,并且成为中央战区司令官。 博茨曼得到重用,正好反映出了美国的战略变化。 事实上,在他被调往中央战区,而且出任战区司令官之后,很多人多认为,美国将拿核问题做文章,对伊朗开战。 “上校……” 皮特回过神来,朝杜立德看了过去。 “两天后,博茨曼上将就回到来,你得准备一下。” “我知道,只是……” “不管你与他有什么个人恩怨,你得知道,在离开这里之前,你仍然是联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。” 皮特点了点头,表示明白杜立德的意思。 “不管怎么说,我们还没有输掉这场战争。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耗光志愿军的弹药物资,我们就能阻止志愿军迅速发动第三次战役,从而获得调整防线的机会。”杜立德稍微停顿了一下,说道,“所以,在这几天里,你得抓住一切机会。虽然打成这个样子,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,但是我不想在离开的时候,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别人,更不希望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战败了的将军。” 皮特长出口气,说道:“我会尽力而为。” 杜立德点了点头,没再多说。 显然,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不会立即投降,在弹尽粮绝之前,绝对不会投降。 事实上,问题远没有杜立德与皮特想象的那么严重。 在他俩商讨的时候,黄峙博也在处理同一个问题,即志愿军的后勤保障。 在攻打平壤的战斗中,志愿军消耗了大量弹药,远远超过补给速度,结果就是,在与第四步兵师决战的时候,几支部队都出现了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。这个问题,还影响到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。当时,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的,大概只有已经在正面进攻中损失了半数兵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。 问题是,第二十四集团军无法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,也就无法参与围歼第四步兵师的战斗。 在作战部队严重缺乏弹药的情况下,黄峙博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吃掉两个美军师,而是如何让部队减少伤亡,或者说如何迫使美军投降,而不是在美军的阵地上,与美军拼得鱼死网破。 结果就是,在二十日白天的战斗中,志愿军非常缺乏突击能力,不得不以防御为主。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,杜立德绕过皮特下达的命令,帮了黄峙博大忙。 当时,第四步兵师仍然有一些突击能力,而且弹药还算充足,至少两天内用不光,也就有能力冲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,甚至有机会攻入平壤,然后从平壤南下。结果杜立德的命令让第四步兵师放弃了单独突围,而是留下来等待第三步兵师从战线上撤下来,然后一起向平壤突围。 这个局面,让志愿军获得了最后一点优势。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补给不成问题,自然没有理由放过第三步兵师,因此第三步兵师要想从战线上撤下去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到了二十日晚上,第三步兵师开始撤退的时候,第二十四集团军立即咬了上去。 黄峙博不是笨蛋,立即意识到,美军即将发动最后的突围行动,只要挡住美军的突围步伐,就能迫使美军在平壤北面投降。 他要做的,就是把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派过去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