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的海洋_第三十五章 奔赴前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三十五章 奔赴前线 (第2/2页)

使得东海舰队更加倾向于技术成熟的052b型。
  直到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,“兰州”号才被调往东海舰队,担任舰队旗舰。
  这个安排,与黄峙博在军队内部搞的人事调动有很大的关系。
  调到东海舰队后,“兰州”号更换了包括舰长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,低级军官与士官也被换了一半。
  虽然这些调动让很多人不满,但是“兰州”号因此成为了中国海军中,技术骨干最多的战舰之一。当时,“兰州”号上的三百多名官兵中,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占了三成,所有水兵都有专业职称。
  黄峙博不是海军将领,却非常清楚海军是高技术军种。
  决定海军战斗力的,除了性能先进的舰艇,还有能力突出的官兵。在很大程度上,官兵的素质更加重要。
  担任舰队旗舰三年间,“兰州”号的状态一直非常理想。
  在三月份的陆海空联合登陆演习中,“兰州”号不但完成了所有演习科目,还取得了超常成绩,获得黄峙博亲自颁发的集体嘉奖。
  当然,这艘战舰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。
  在转投东海舰队之前,“兰州”号以安装舰队旗舰所需设备为名,返回江南造船厂,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面改进。装上去的,不仅仅有舰队指挥设备,还有中国海军第一套电磁对抗系统。
  事实上,正是为了安装电磁对抗系统,改进工作才持续了半年之久。
  因为052c型驱逐舰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作为舰队旗舰,所以仅仅安装指挥设备,两个月就足够了。
  此后三年,每次回港维护,“兰州”号都会得到特殊照顾,换上最新的电磁对抗设备。
  若论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,“兰州”号绝对是中国海军中的佼佼者,即便放眼全球也能名列前茅。
  在三月份的演习中,“兰州”号就顶住了最猛烈的电磁打击。
  当然,东海舰队中,接受过类似改装的不止是“兰州”号。在二零一九年初,几乎所有大型战舰都做了改进。只是受排水量限制,其他战舰的改进并不彻底,而“兰州”号得益于高达七千吨的标准排水量,以及较为充裕的改装空间,其电磁对抗能力,远远超过了其他驱逐舰与护卫舰。
  可以说,电磁战的迫切需要,已经对水面战舰的发展造成了影响。
  拿中国海军来说,早在二零一四年除,052d型防空驱逐舰的设计工作就已完成,但是随后爆发的第二次朝鲜战争,让中国海军认识到,现有的大型战舰受初始设计限制,再多的改进也不如新设计的战舰,而要想让战舰获得完备的电磁对抗能力,就得提供足够大的内部空间。
  结果就是,052d的设计方案在二零一四年底被推翻重来,连已经铺设完毕的一号舰龙骨也被拆掉。
  因为全新设计一种新式战舰需要好几年,而中国海军有大量服役超过二十五年的驱逐舰需要替换,所以在二零一五年底,海军通过了052d的改进设计方案,通过放大的方式为安装完整的电磁对抗系统提供基础条件。
  根据美国防务杂志的猜测,重新设计的052d型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九千吨,满载排水量接近一万一千吨,超过了“伯克”级、“爱宕”级等几种大型驱逐舰,仅次于“朱姆沃尔特”级。与增大的排水量相比,052d的实际防空能力并没比052c增强多少,而且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全面战斗力,比如仅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,配备的反舰导弹为八枚,区域防空导弹为四十八枚,远低于同级别驱逐舰。唯一合理的解释,就是052d增加的排水量全部用在了电磁对抗系统上。
  果真如此的话,052d绝对超过了同样改进过的“朱姆沃尔特”级,建成后肯定是世界上电磁对抗能力最强大的战舰。
  原因很简单,重新设计后的“朱姆沃尔特”级仅有大约一千吨的排水量用在了电磁对抗系统上,而052d高达二千吨。因为中国在电磁对抗技术领域并不比美国差,所以增加的系统重量足以决定对抗能力。
  当然,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  在“兰州”号对面,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任何一艘战舰具备完善的电磁对抗手段,即便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服役的四艘多用途驱逐舰。
  中国海军敢于在这个时候挑战日本海上自卫队,与超群的电磁战能力不无关系。
  在全面电磁战的环境下,战舰的电磁对抗能力足以决定海战的胜负!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